最新考研大数据来了,这些专业报考热度最高!
通过数据,让我们了解考研的世界!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结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和中国青年报社此前的调查数据,小轻整理出考研10大真相,一起来看看!
01
考研人数激增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
成为近十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
△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单位:万人)
△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
02
这些省份报考人数增幅较大
具体到各省的报名人数,河南、江西、河北增幅较大,
分别达到25.6%、24.8%、22.1%。
03
超过半数“一流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双一流”建设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高水平大学在稳定甚至缩减本科培养规模的同时,均大幅扩大研究生教育。
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 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了招生计划。
04
考生中,往届生占比接近半数
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呈增长趋势,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扩大,
成为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
同时,2018年往届生占比达到45%,接近半数,
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之后,往届生占比进一步扩大。
05
女生超过男生,成考研群体主力
报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成考研群体主力。
△男女生人数对比图(单位:人)
06
这些专业太抢手
从各学科招生情况看,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在2017年大幅增加,
分别达到5.4万、25万、11.6万人,较上一年增幅达到70%、27%、61%。
工学占比依旧最高,比例达35%。
数据显示,报考热度最高的专业中,
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等专业在各高校中出现频率较高,
可见,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就业前景是多数考生考虑的首要因素。
07
这些专业分数线上涨
工学招生体量最大,但报名人数明显不如管理类、法学类、医学类专业,
大量高校工学类专业出现报名人数低于计划数,甚至无人报考的局面。
整体来看,工学分数线逐年下降,
医学、法学、管理类专业学位分数线成上涨趋势。
从一个侧面说明,工科毕业生本科毕业就容易有一份较好的工作,
但是大量社会科学专业,即便是“211”高校毕业也未必理想,不得不通过提高学历增加竞争力。
08
专硕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
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
但在扩招之初,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并不高,社会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认可度低。
经过几年的发展,考生报考意愿不断提升,专业研究生的比例日益提高,
在2017年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考生选择专业硕士首要原因是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
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硕士而选择专业硕士,
最后是因为学制时间短。
09
半数考生不愿报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纳入统考以来,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问题。
从调查来看,对于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统一标准,
近半数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
仍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该政策。
虽然大量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靠调剂来完成,
但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
对于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
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
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全日制研究生,
随着2017年招收第一批列入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关注。
10
考研主要是为了就业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以下几点:
提升就业竞争力(58.8%)
通过考研进入名校(41.4%)
通过考研更换专业(37.1%)
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33.3%)
工作晋升需要(30.9%)
暂时逃避就业压力(24.9%)
因身边朋友都在考而“随大流”(19.6%)
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0.5%)
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8.2%)
来源:中国青年报(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