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人要面对的九大变化
嗨~同学们下午好呀~
四月下旬,22考研即将落幕,而初试的接力棒也早已交到23考研人的手中。
回顾这几年,研究生招生发生了不少变化。今天这篇文章,就主要跟大家介绍下这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一方面给过去几年的考研情况做个回顾,另一方面也带23的小伙伴们了解下考研形势。
1.报考人数上涨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
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从近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
2010年~2022年这12年间,研究生报考人数经历了3个阶段:
①2010年~2013年缓慢增长;
②2013年~2015年报考人数下降;
③2015年~2022年快速增长。
这几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疫情影响,国际形势也不太乐观,更多留学生转战国内考研,预计23考研人数仍会继续上涨。
2.专硕扩招
近年来,专硕招生规模显著增长。从2017年起,专硕招生规模就比学硕高了。
数据来源:教育部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58.5%;2020年学硕招生人数占比37.6%,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达到62.4%。
专硕扩招是国家政策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15)》指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
而且,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之一也是“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此看来,专硕扩招不仅仅是现状,更是未来趋势。
3.非全日制走上研招历史“舞台”
201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全国研究生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非全日制走上研招历史舞台,“在职研究生”退出。
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实行双证制(毕业后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虽然目前非全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一般,但未来一定会逐步改观。
教育部也对非全给予了极大的厚望和扶持。为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教育部之前下发多条相关政策,要求就业单位不得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不得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其实就在今年,小新老师也接触了很多报考全日制但是最终还是选择调剂到非全的同学。
4.专业报考热度差异化明显
专业报考热度差异较大
从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等成为网报人数排前四的专业,均突破千人。而智能制造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工科专业报考不足百人,差异较大。
从报考计划比来看,工商管理(学术学位)、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新闻与传播等专业报考计划比值均超过40。但临床医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等报考计划比值不足10,差异明显。
数据来源:深圳大学官网
5.招生规模扩大
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0年达到110.6万人,2021年则达到了约120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近一倍。尤其是2020年招生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20.7%,创下近年新高。
数据来源:教育部
6.个别专业停招全日制研究生
部分学校专硕停招全日制,转为非全日制招生,也是最近的一个明显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1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停招全日制、仅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专业大多为会计、审计、应用心理学、新闻与传播等实操性较强的专业,显然也和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是直接关联的。
7.推免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推免生受到高校与广大研究生导师的欢迎,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推免生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但总体比例并未出现增长。
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扩招的大形势下,部分院校的推免招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招生增量,推免并未完全实现同比例的增长。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推免生的招生数量为4880人,2022年推免招生数量增至5532人,两年增加了652人。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8.专硕学制改革
高校调整学制的方式主要有3种:
一是批量调整
如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8月发布《关于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有关信息的公告》,2022年起该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7个专业(领域)学制拟调整为3年。
二是少量微调。
如郑州大学2019年招生简章中,图书情报专硕学制为2年,2020年起调整为3年;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制2年,2021年起变为3年。
三是全面调整。
如中南大学收紧了专硕毕业年限的“弹性”。该校2019年之前硕士研究生实行三年制弹性学制,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2021年7月,中南大学发布《关于2017级及以后研究生的学制与学习年限的说明》中显示:硕士生学制三年,优秀硕士生可以提前半年毕业。这表明专硕的学制与学硕同为3年。
据统计,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2年的专业有15个,学制为3年的专业则为89个,3年制专业占比达到86%。
数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9.大力发展交叉学科
从1980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的每一阶段发展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
2020年我国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为160个,相较于2019年的院校数量增加6个。2021年比2020年再度增加2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达到185个。
数据来源:教育部
2020年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549个,较2019年同比增长7.6%,2021年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616个,较2020年增幅达到12.2%。
数据来源:教育部
除了以上这些变化以外,同学们还要注意由于疫情的原因,网络复试或许会成为未来绝大部分院校的主要复试方式。复试权重变大,调剂规则改变等问题也是23考研的同学们应该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