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艺术教育 广外艺举行元宇宙下数字设计教育国际论坛
南都讯 记者程小妹 实习生练杏汶 通讯员 彭玫 余丹凤 艺术+科技,AI+人文,科技赋能艺术教育,元宇宙赛道上高校数字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蓄势待发。11月19日,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2022元宇宙下数字设计教育国际论坛”在五山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该论坛旨在推动数字科技与艺术设计的融合,研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数字创意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融合发展。
与会人员合影。
当天,英国白金汉郡新大学教授莱夫蒂斯·伊曼纽尔·赫里塔基斯(Lefteris Emmanuel Heretakis)、美国普渡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终身教授张利(Li Zhang)、西班牙赫罗纳大学教授利亚·奇拉维格里奥(Lia Vilahur Chiaraviglio)等8位国内外数字设计教育领域重量级专家作专题发言。此外,国内外高校及行业的专家、学者、数字艺术设计企业代表与广外艺同学们共近千名观众齐聚云端,进行了艺术与科技、教育的多方联动。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长曾用强教授表示,未来十年,元宇宙推崇的 XR 交互式设计将会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学校作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现有玉器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技术等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更将主动对接元宇宙发展赛道,率先进行新一轮“艺术+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会上,8位国内外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共同探讨和解读元宇宙时代背景下,当今世界前沿的数字艺术设计趋势及设计理念,从跨界协作、设计思维、受众需求、融合创新等不同视角出发,探索数字艺术设计的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新路径,一致表示跨学科专业建设相当重要,跨界思维转化极为必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需要从新的角度出发,接受数字化转型。
论坛分会场。
不同维度、不同视野的专题讲座,专家与师生的交流互动,引发与会教师、同学们思维碰撞。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李欣怡老师强调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创作的最大的区别是AI只能模仿,无法创造,而人类则有无限创造可能。在未来的艺术教育里面,更应该加强的是设计师脱离技术后的手头表达能力。
产品艺术设计教研室杨赛男老师认为,“艺术+科技”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设计专业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设计知识精深,而且要求学生掌握适当的工程专业知识。在元宇宙大背景下,只有构建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培养引领未来设计发展的创新型设计专业人才。
据悉,本次论坛是广外艺主办的首场以“元宇宙”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既是元宇宙数字设计发展及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一次先行探索,也是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以及数字设计领域行业、产业、企业多方联手,深层次从教育本质的角度,对当前数字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的深刻反思,对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设想和展望:以生为本、发展教育、融合创新、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