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是学历内卷,还是专业为王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公布了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以及网上正式报名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这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考研即将拉开帷幕。

“逆向考研”是学历内卷,还是专业为王,“逆向考研”是学历内卷,还是专业为王,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美好,一直在身边,跳槽那些事儿,第1张

媒体报道称,近年“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普通院校也逐渐成为他们的选择。这些行为,被人称之为“逆行内卷”。因为在大众的惯常认知中,学生考研,通常会报考更好的高校,这才能符合“人往高处走”的思想。

“逆向考研”的背后是考研严重“内卷”,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复试线逐年攀升。硕士学位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这是我们目前所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的疫情与就业的艰难,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点。应往届的本科毕业生想要通过增持学历来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这是考研严重“内卷”的重要原因。

“高学历-好工作-高薪酬-高品质生活”似乎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人的追求。教育资源成为了大家争夺的对象,但是资源有限,只能靠成绩竞争,并且这场无形的战争会一直持续。这就会出现我们社会发展几千年来的核心逻辑:竞争和内卷。但是严重的学历内卷,单位资源和努力投入下的边际效益递减。

“逆向考研”是学历内卷,还是专业为王,“逆向考研”是学历内卷,还是专业为王,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美好,一直在身边,跳槽那些事儿,第2张

“逆向考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于打破唯名校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提高自己的上岸的机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雪峰老师也有提到过:考研头铁的人很多。现在很多考研的同学,非要考名校,觉得自己就是读名校的料,但是没有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考研是一年一次,但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一次“上岸”名校或热门专业,因而降低考研成本、提高考研成功率的选择自然就是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这也就不奇怪“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考研择校时选择“双非”院校。

从高校办学的角度看,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同样,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却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实力卓群。正是因为这些办学上有特色有水平、与地方和行业深层融合的“双非”高校,受到双一流高校学子的青睐,从一定的程度上来看,还可以促进双一流高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打破由“身份附加”带来的“名校办学资源虹吸”,促进高等教育资源更优化高效配置。

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选择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是更为理性的研究规划。

相关文章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很抱歉,您暂时无法发布评论。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布。